雛鳥效應

 


記得我二十幾歲的時候,有天問我老公:「你覺得你媽媽最大的3個優點是什麼?」我忘了他回答什麼,我只隱約記得那是大概跟傳統女性美德有關係,而我絕對不可能擁有的特質。


那時我在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,作者提到如果去形容跟你性別相反的父母那一方最大的3個優點是什麼,那通常是你會選擇對象的優先條件,我聽完我老公說的話,瞬間心涼了一半,這不代表著我們一定會分手嗎?


我們今年即將在一起20年了,我還是沒有那3個優點,但是他接受了我的特質,我那個時候當然也想過如果我描述我爸的3個優點,我老公大概符合1.5個,可是我身上能符合他理想對象的條件(根據那篇文章的話),是0個。


如果是同志朋友的話,我還真不知道這個辨識標準算不算是符合咧?真希望他們現身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。


我會提到這件事情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會有一個性別的原型性格,小時候我們能接觸的成人範本不多,所以認為最理想的類型,會有點像是雛鳥效應,雛鳥的蛋殼破了,牠第一眼看到的動物就會當成自己的父母,那個原型影響大部分的人選擇交往對象,但那是不經過大腦思考過、也沒有真正經過考驗的本能選擇。


如今,我老公的弟弟選擇了一個算是符合那3個優點的對象,但是他們重複了上一代的生活模式跟思維,而我們卻沒有,老公跟我都選擇了去嘗試新的形態跟生活,而且覺得我們自己做這樣的改革是非常符合自己的需要。如果按照長輩們認知的世界觀,我們是邪魔歪道,還是有人會覺得我是邪教幹嘛的。😅


對於目前我所做的工作,我認為那是一個跳板,為什麼一定非要做一輩子呢?所以我不會覺得這樣的思維有什麼問題,借力使力去賺錢不是本來就可以運用的生活智慧嗎?


但這些遵循傳統的背後原因,主要是雛鳥效應,很少人會去探究它的合理性。


比如,有一個年輕太太的婆婆喜歡做烤雞的時候把頭尾都切掉很大一塊,塞進烤箱,年輕太太問:「為什麼要切這麼大塊?很浪費耶!」


婆婆回答:「我媽也是這樣做烤雞的,我不知道為什麼她要切。」


有一天年輕太太終於問到了這個女性長輩關於烤雞的問題,結果她老人家說的話令人發噱,她說:「因為我的烤箱太小了,所以我就切掉頭尾一大塊啊,不然塞不進去。」


所以如果你不曾思考,而是認為你熟悉的那些特質是好的,那也意味著你未曾去看過整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是這樣的性格,他們的生活是否符合你想要的發展性...光看那些學歷、收入,你是看不出來的,因為雛鳥效應跟這些都無關,而是跟一個人的人生閱歷有關。


如果你不願意改變自己,要等環境改變才想改變,這有點晚了,因為你已經錯失很多學習的機會。我遇過許多人會在我直接戳中他們痛處的時候嘴硬,說自己都有做.....


恕我說句老實話,如果你真的做了,而且想盡辦法找出路,你的現狀一定會改變,因為那就是你要的,宇宙永遠都會朝你要的方向發展,不管你要的是一種別人覺得很蠢的方式,還是聰明有智慧的方式,#你一定都會得到你要的,我沒有見過心想事不成的人,每個人的願望最後一定會實現,因為你給了這個願望足夠的能量,如果你給的是相互矛盾的能量,你必然會得到矛盾的結果,畢竟你創造了它。


我覺得老一輩的人對於自己的孩子們常常有矛盾的心態,希望孩子聽話好管教,但是不希望他們太聰明、會叛逆;希望孩子過得比自己更好、給他們很好的教育條件去上補習班,但是自己無心學習,覺得自己工作已經夠累了,下班幹嘛還要研究有的沒有的?退休時間之後就該享受過爽爽的生活,忘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,#因為學習絕對不會背叛你


而學習態度,是一種身教,它會影響孩子一輩子,超乎你的想像。


他們希望孩子可以改善自己下半輩子的生活,嘴巴上一定會說沒有奢望,但是當孩子真的可以來個乾坤大挪移的時候,他們其實接受不了這超乎期待的結果。


每個人都期待別人的改變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,但是不會為自己做點什麼,那樣每個人都只要期待下一代就好了,自己啥都不用幹,孩子只要像雛鳥一樣,只選擇自己可控條件的對象即可,不需要期待未來,他們期待的是一個安穩不會變動的生活。


唉唷,這可能嗎?在變動中,人才能真正成長跟學習,人生不可能沒有變動的,變動才是宇宙不變的法則。


如果缺乏彈性,在亂世之中才是最容易被淘汰的。不過,對於太習慣安逸生活的人來說,他們恐怕會皺起眉頭抗議:「我已經過得很辛苦了,我沒有能力去做這件事情。」


對於已經起而行動的人來說,那不過是藉口。你試過5-10次?你試過5年以上?當你去問他們細節時,他們會覺得你在挑毛病的,真的問下去,你會發現他們沒有堅持那麼久,也沒有想辦法改進自己原本的作法,只是想發發牢騷,抱怨自己命不好。


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,你應該去交一些新朋友,交那些你習慣領域之外的朋友,跟你家人個性完全不同的朋友...甚至比你厲害的朋友!那樣你才會受到真正的刺激跟震撼,打破雛鳥效應造成的枷鎖,每個人都是不同的,就算你希望你的另一半跟你父母身上具有同樣的特質。但你若是需要成長的話,你需要的是不同的特質—就是能夠挑戰你的那一種特質。


所以找一個跟自己父母個性一樣的對象交往,真的是對你好的嗎?我覺得滿多人都還是會害怕面對差異太大的人,因為他們不能接受改變,也有可能覺得是對自己父母或原生家庭的一種背叛吧!


可是,唯有背叛你熟悉的那些模式跟環境,你才會有真正的自由,不然就算活到80歲,始終是一隻雛鳥罷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