菲尼斯・派克哈斯特・昆比(Phineas P. Quimby)原本是個再尋常不過的鐘錶匠,結果自己卻「壞了大鐘」:一次嚴重肺病讓他咳得見天昏地暗、醫生也束手無策。偏偏他不但沒在病榻上熄火,反而在病中「頓悟」──他說自己摸到了一條心靈與身體互通的「捷徑」。於是,隔壁鄰居還在打噴嚏的時候,他已經能用短短幾分鐘「聊一聊」就讓人起死回生。不到幾年,他靠着這股「說話就能開外掛」的本事,成了十九世紀新英格蘭街頭巷尾口中的靈性療癒大師。
1. 祈禱?不如「解釋給你聽」
昆比對當時主流的教會祈禱相當「嘴硬」:
• 傳統祈禱:把願望像購物車一樣推到天上刷卡,期待老天打折放行。
• 昆比祈禱:先找到讓你痛苦的「錯誤觀念」,再用一句句「解釋」把它拆掉。
在他看來,真正的祈禱是讓思想回到和諧,而不是抱着病痛哭天喊地。只要把錯誤信念(他叫「error」)拆掉,身體自然像解除 Bug 的軟體一樣瞬間更新。在這個過程裡,他既不用祭司,也不用藥丸,更沒打算跟上帝交換條件——因為在他眼裡,上帝就是那條真理(Science)本身,從來不需要賄絡。
2. 他到底怎麼「治」?
1. 讀心(Reading the mind)
他會先靜靜坐下,說自己能「讀取病人的感覺」。現代人或許會聯想到共情、鏡像神經元——總之,他宣稱能直接抓到病人腦袋裡那隻搗蛋的小怪獸。
2. 找觀念漏洞
接着,昆比像律師一樣拷問那隻小怪獸:「你憑什麼揪着主人不放?」──原來是「我得遺傳病治不好」「醫生說這輩子都完了」之類的沉重信念。
3. 語言 Debug
他不開藥,而是「解說」:一句話把觀念「糾正」;病人因為信念被改寫,身體就像重新開機。有人痛到站不起來,聽他說完話,拍拍屁股就能走。
用現代心理學翻譯,大概介於深度暗示+催眠+認知行為療法之間;再套句網路流行語,就是「嘴遁」+「安裝新韌體」。
3. 希望在哪裡?
• 病痛≠命中注定:它更多是觀念的副產品,觀念能改,就有餘地翻盤。
• 人人可學:昆比反覆強調「這不是天賦,而是一門 Science」。只要懂機制、勤練「拆錯誤觀念」的技能,人人都能成為自己(甚至他人)的技術客服。
• 祈禱不求人:與其把希望外包給雲端,不如把心靈雜訊關靜音,自己動手清理 Error。
4. 一點幽默收尾
如果昆比活在今日,他大概會開一家「心靈 3C 服務中心」:
「手機中毒?來,先別重灌,讓我跟它談一下。」
他用過的工具只有一張凳子、一份好奇心,外加嘴上那套宇宙級說服術。或許聽來玄乎,但在那個抗生素還沒普及的年代,他的確讓許多「醫生投降」的病人重新站了起來。
所以,當你下次想在鍵盤上敲下「求主醫治」時,不妨也學昆比——暫停 30 秒,問問自己:
「我是不是也抓錯了 Bug?如果先把那行錯誤程式碼刪掉 ——
也許身體就會自己更新囉?」
保持幽默,保持好奇,保持信念可被「更新」的彈性——這,便是昆比留給現代人的希望處方。
—-⭐️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⭐️—-
請動動你的小手贊助我支持的協會計畫,這個協會要養150個緬甸與尼泊爾小孩跟40位老師,每個月幫助10-12個需要手術的緬甸病人。
🍀匯款帳號:
中國信託銀行 嘉義分行 銀行代碼822
帳號:082-540917642
戶名:社團法人台灣老幼國際關懷協會
協會粉專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1GPLQtzBpU/?mibextid=wwXIfr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