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活在框框裡嗎?


最近我們閒暇會看《浪漫速成班》這部韓劇,講述一個偽單親媽媽為了讓女兒考上好大學,想盡辦法讓女兒去知名補習班上課的故事。


裡面的媽媽們勾心鬥角、用盡心機就是要讓孩子們上名校、出人頭地,如果孩子沒法讓他們如願,各種可怕的反應就出爐了。


令我想起了我的高中時代,真是說來話長,你不會覺得成績吊車尾會有啥未來可言吧?就算我唸的學校是名校,我老媽在模擬考的時候會對著我叫:「你這樣怎麼考得上大學?


然而在國中升高中的時候,她非常企盼我去上名校,用盡手段讓我轉班、去知名的補習班上課,完全就跟這部片的媽媽們一個樣,我轉班還得靠她在家長會的人脈才有辦法從放牛班轉到好班去。


我其實一點也不喜歡那間高中,就算是美女如雲、有名又可以增加出人頭地的機會,但我覺得自己在那邊就是邊緣人,如果學校沒規定我服裝的話,我大概就是美劇裡面那種穿著哥德風格衣服的煙燻妝高中生了。


我唸的大學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大學,為了這事,我媽可是每周都去上香求神拜佛不停歇,但我卻覺得超有壓力,因為就算是我國中的模擬考考得差,我算是班上成績較好的人了,她還是會拿著我的成績單對著我叫:「你這樣怎麼進得了前五志願嗎?


而我默默地想著:「我為啥要被一個數學比我差的人罵考得差?」但我知道講出來一定會被扁一頓。


既然大學考試的模擬考考得不好,我就開始想我的出路,真的最差就是去找工作了。唉,我也不是不會念書嘛~為什麼一定要用這些學科來比?我的美術課分數就很高啊!但是大學聯考卻不考美術,而我並不想去唸美術系,我媽還曾經為了讓我去唸師範,想叫我去台東的大學唸美術。


看了這部片,我倆想起了以前,我們到底是為了什麼而去考試呢?


結果我大學畢業之後沒有去做我爸媽希望我做的工作,我沒有當公務員、堅決不去考教育學分的申請,因為我覺得過了好幾年以後肯定會有一堆慘案發生,畢竟少子化的跡象已經逐漸出現了,為什麼還要跟風呢?大概是怕被邊緣化。


大概我畢業了十年後,我爸媽還是覺得我沒有在辦公室工作,很讓他們尷尬,因為跟那些有公務員子女的老友相比,非常想找個地洞鑽,我身上沒有一絲一毫讓他們可以拿出來炫耀的成績。


不論是房子、錢、孩子、工作、財產...說出來都令父母蒙羞。


但是我的父母卻對我的弟弟妹妹說,他們太寵我了,所以我才這樣。(我也只能呵呵一笑,不然我弟弟妹妹們豈不有樣學樣?)


又過了十年後,我的表現相較之下算是突飛猛進,其實中間這20年我並沒有不努力,只是我的努力不符合家長的期待,但我還是過得挺好,因為我最終也是什麼都有了。


這樣的表現又變成了是一種打臉長輩的尷尬狀態了。


我覺得,孩子不應該活在父母設定的框框裡面,父母能夠想像的生活只是在自己已知的體驗當中,但未必是對孩子最好的發展。


所以老公語重心長地跟我說:「如果這些媽媽們知道孩子們不需要去當上班族也可以有錢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,不需要讓別人羨慕,自己一樣能過得很好,是不是就不會做一堆無謂的蠢事了呢?」


但只有少數的孩子勇敢掙脫這些家長的束縛,因為大部分的子女害怕不被父母所愛、認可,甚至關心,結果就過著不開心的生活,而這不能歸罪在父母身上,孩子成年後就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了。


華人的社會傾向把孩子約束得過頭,所以有些人到了40歲還是有著相當天真的想法,以至於在工作上、愛情上屢屢碰壁,因為父母告訴他們只要會讀書就好了,但是,沒有人是到了20歲就自動會談戀愛、自動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走的,他們需要實驗跟嘗試。


若是父母剝奪了這個實驗的空間,孩子就會活在一個不快樂的框框裡,而既然孩子們已經成年了,他們就必須要為自己負責。


這就是為什麼螃蟹生出來的孩子都是橫著走,因為他們只曉得一種活下去的方式,其餘的生活方式都是不能拿出來炫耀。


父母終究只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管道,不是孩子的天空,也並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,以後還要養兒防老,在框框之內,誰又能真正幸福呢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