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與好命


今天跟老公在散步,他有感而發地說:「如果有孩子的話,真希望他是天才,那樣就可以跳級了。」


「這又不難啦!難的是又要同時幸福。」我說。


因為我的遠親有超級天才,現在檯面上的唐鳳是大家矚目的天才,而我的堂哥是在他之前就轟動全台的那一個,他20歲拿到了麻省理工的博士,但他14歲就在唸麻省理工的博士班了,因為他爸剛好去那邊當客座教授,給他很大壓力,他就不斷延畢,20歲對他來說是很晚才拿到博士了。


但他並沒有打算繼續當全國紅人,他去教書了,教了淡江大學數學系之後,淡大的學生拿了全世界的大學橋牌賽第一名,因為他是個橋牌控,雖然他爸都說他是自由教育,但我們這家族都知道那是逼出來的,因為他14歲已經有很多白頭髮的,他爸爸也是在唸高中的時候就被爺爺規定必須是全校前三名,否則不准吃晚餐。


為了去唸數學系,他爸爸主動退學離開台大醫學院,改唸數學,鬧了家庭革命,他爺爺的計畫就是兒子們統統都得是醫生,所以他不唸醫科之後,一個弟弟後來當了台大電機系教授,另一個好像是台大醫院的某科主任吧?


總之他爸爸的博士是在普林斯頓大學拿的,那個大學是有名地只愛天才,所以他也滿強的,竟然可以跟老爸翻臉還靠自己去美國名校唸完書,變成一個用台語講大學數學課的怪咖老頭,對我來說,他就是喜歡怪怪作風的長輩,我家族的人也是滿怪的。


比如我爺爺,我媽的做菜能力其實是我爺爺教的,他是一個美食家,因為我奶奶吃素,他不想自己做菜,就教我媽怎麼做菜挑食材,年輕時候他還會去朋友家、以及國中的家政教室蹭飯吃,well,就是一個奇怪的爺爺。


他大概80出頭的時候,曾經在某個清晨騎著腳踏車非要去豐原吃豐仁冰(因為我家親戚在那邊開了一間冰店),所以用錢不會打動他,必須要用美食才行。那次害得我表姊因為精神不濟,撞上卡車後面的鐵桿,頭頂縫了幾針。


我爸說,爺爺會的東西超多,但是一樣都不教兒子們,比如,英語....(?),他在高職教英語哦!他才不教兒子什麼東西,以前去日本工作的時候甚至不拿錢回家,是我奶奶跟孩子們種菜養豬、去田裡釣青蛙努力硬撐,至今我爸還是挺討厭吃地瓜。


身為一個天才家族的成員,我卻是數學跟橋牌都不行der,但我知道他們都很愛學習,也有某種程度的疏離感,這好像是一種隔代遺傳之類的,因為我家人身上沒這種特質,但我有,我覺得我爺爺也有這種特質,就是什麼都會一些,可是懶得教。


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不想教,因為還要寫講義,真是太麻煩了,好好的日子不吃香喝辣,寫什麼講義啦?跟笨蛋解釋太多是浪費大好時光,吃美食都比這個划算。


所以很聰明跟很愛學習,跟能不能教得好,是兩碼子事,我爸媽也沒有很愛讀書,他們是實用取向,而我是娛樂取向,常常被我媽唸浪費時間。


雖然如此,我曾經意外地讓我老公的弟弟在某堂大學課拿到最高的分數,因為他唸東吳歷史系的時候,他提到了梅毒跟哥倫布的淵源,使老師大為驚豔,他到現在都覺得是我老公發現的,但是事實上那只是我從閒書看來的,順便跟我老公(當時的男友)聊到這個話題,呃...他還是不要知道真相好了。


我覺得一個人是不是會讀書,跟會不會幸福、有智慧地過生活沒有必然關係,難怪蘇東坡會說:「但願我兒愚且魯,無災無難到公卿。」就這樣笨笨地過得很爽,也比太聰明又不被喜歡來得順。


就比如大家都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,也知道他是一個天才兒童,但是他在政治上卻是一個惹惱曹操的白目,所以最後被殺也是他活該自找的,人類並不喜歡太聰明的人,因為無法控制這些人的思維、也很難跟他們在同溫層,有同樣看事情的觀點或遠見,即使對方有遠見,你也會氣得想要遠離他們或是封殺他們的。


那他們怎麼想呢?嗯...我大概可以理解,他們會說:「我懶得浪費時間去跟你解釋,反正講了你也會生氣,你也不會改。」


有時候在命理上,真的很難說怎樣是好命。


最近朱立倫不是在選策會的新聞上讓很多人失望嗎?因為他拉攏的名單都沒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,這樣選票應該會跑掉很多。


我對老公說:「我記得你好像寫過他的八字命盤?好像挺順的?就是官生印....層層相生那種超好命盤。」


「對啊,他命超好的,要做什麼都有幫手跟人脈。」老公不假思索地說。


但如果他推出的一些政見其實只是讓他的同溫層覺得有幫助,其他人覺得沒有,這樣總是順風順水能拿到資源的好命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?


說實在的,身為算命師,我覺得這真的是頗微妙的一個議題,我想要看當事人對於好命&幸福的定義是什麼吧!


#好命不一定是聰明人

#聰明人不一定有人愛

#我堂哥最後娶了竟然是他在研究所教的學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