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業力的條件


今天有人來問我怎樣改善他的情況,但我不提供諮詢服務,在沒有了解他實際的作為之前,只叫他捐款是很少的,原因是業力非常複雜,每一個人都是綜合業力評分下接受業果

其實昨天我已經講過最大的問題就是 習慣,必須要靠 意志 處理,但如果對於自己的狀態沒有足夠的覺察,就算我講100遍也沒用,因為他不會意識到問題在哪。就像昨天那則故事裡面丟出驚人問題的朋友說:「那你什麼時候要偷他的機器來賣?

在這個人的生活圈裡,他完全不可能意識到這是不對的行為,而他由於對自己的作為沒有覺察跟反省,所以要怎麼覺察呢?他首先必須要有強大的善業才行,強大的善業能創造他的機會,可是改變需要靠他自己的意志。

Annie Besant在《業力的研究》舉了一個虛構的例子:某人有酗酒習慣,假設他的習慣源自於住在酒館附近、交了酗酒的朋友、自己沉溺酒癮,他可以先搬家離開賣酒的地方,跟酗酒的朋友絕交。

這兩點刪除之後,他可能還是會喝酒,但一定會改變,比如,他開始不會喝到爛醉。

所以最後的問題是,他是否要堅持意志力,痛定思痛戒酒呢?

當某人問:為什麼我存不了錢?

他的主要變因可能是:每個月沒有固定比例的存款、沒有設定長期要購置的資產、沒有未來的規劃、有龐大債務....甚至更多的變因。

基本上他是不可能一口氣在一個月內刪除所有的影響因素,但他可以一次集中火力,刪掉某一項他可以控制得來的因素,比如,他決定去買儲蓄險了。

他可以先花半年時間有一點儲蓄險的累積金額,來累積銀行中的信用紀錄,以致於未來他有機會買房子,顯而易見的是,銀行不會因為你的儲蓄險有10萬元就認定你有資格貸款買價值1千萬的房子,所以這個儲蓄險也許需要個5年以上的紀錄,不會是一夕之間造成信用值的。

當許多人來問我如何改善時,他們期待的是一勞永逸的辦法,而他們絕對會慌張地跟我否認這種想法,可問題是,他們對自己的業沒有足夠的觀察,來問一個對他們不夠了解的人,又有何用呢?

讓我們回歸到Annie Besant說過的一席話:

某些情況下,過去業力的力量如此強大,以致於現在的努力都不足以抵擋它。

然而,應該做出努力,因為很少有人知道這些情況何時發生在他們身上,而且在最壞的情況下,所做的努力會減少未來的業力。化學家通常會花費數年的時間來發現一種力或物質的排列方式,這將使他能夠實現他的目標。他經常受挫,但他不承認自己被打敗了。

他不能改變化學元素;他不能改變化合定律;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些,這就是「調查員的超凡耐心」。

但是,研究者的知識由於他耐心的實驗而不斷增加,最終達到了使他能夠產生預期結果的地步。業力的學生應該獲得完全相同的精神;他應該毫無怨言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,但不懈地尋找可以確保他的目標的方法,確信他唯一的限制是他的無知,並且完美的知識必須意味著完美的力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告訴你,你必須有實驗跟研究的精神,去觀察你這個人的發展當中,究竟是哪一個部分的業力影響比較嚴重,讓你無法如願過自己想要的生活?

實際上並沒有萬用的方法在每一個人身上百試百靈,你可能會失敗,你可能會受挫,只要你不放棄實驗你考量過的變因,最終你會改變原本的業果。

如果你對於自己的業一無所知,那現在就該研究為什麼你會變成這樣子,一一去除掉你認為可能的因素,有些因素很難去除,比如:惡習,但這是你的人生,你可以決定要怎麼做,你有神聖的意志。

話又說回來了,如果我昨天寫了主要變因是習慣,也不會因此讓你反省自己究竟錯在哪,你不會覺得惡習跟業力有夠可怕嗎?

你實際上做的事情跟那個朋友脫口而出的驚人之語並沒有什麼兩樣,都覺得自己的想法很正常,自己的作為很正常,但為什麼結果不是你要的?

懂嗎?行善只是讓你自己有一個機會,能否讓你抓到自省跟改變的辦法,你得自行實驗,不可能靠你的老師或你父母去搞定的,就是得自己來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