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擔心自己孩子的父母,我見得多了。我常想,如果這些父母跟可以組成一個交流會,真心提出自己的疑問,不要老擔心顏面問題,其實會發現自己並不是孤單的,也能夠彼此支持,但這恐怕對於華人的社會是個難以接受的作法。
比如,有一對父母很會賺錢,也擁有高學歷,孩子不太會唸書,所以一心想要去賺大錢,甚至做了一年便利商店的夜班店員,還聽朋友的話去炒比特幣,不想繼續升學,而父母雖不勉強,始終覺得這不是正道。
如果你只像我當時聽了父母的片面之詞去看他的命盤,你真的會以為這孩子沒救,太過自我中心、除非吃到大虧才會改,就是一個愛對朋友大方的孩子。
但是過了一兩年,他媽媽又找上我了,理由是兒子要搬出家裡,跟女友去其他城市的菜市場當攤位老闆,她超級擔心會失敗,而且覺得兒子挑的女朋友精神不太穩定,唯恐出事。
我還記得之前她說過兒子去便利商店打工的事情,原來他做夜班是因為薪水較多,他就可以先存一筆錢去創業了。哦,這樣很好啊?我也算是一個老闆,我覺得20出頭的年輕人去創業很讚,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辦公室,像我也不適合辦公室,我現在還是過得挺好的。
那之前算是我誤會了她的憂慮,其實她兒子很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,他不是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狀態嗎?不會唸書,還是可以很會賺錢的,他花了好幾年去研究生財之道,有自己感興趣的生意,不是挺好的嗎?
那位媽媽說,她存了一筆錢想買房給兒子,但又不能讓孩子知道,我其實覺得這有點多餘,雖然說,現今的寶島似乎沒父母出錢就難以買房子,但我也沒拿父母的錢就能買房,辦法始終是人想出來的。
你們都聽過世界首富馬斯克是怎樣被教育的,他老媽就一句箴言:「要做什麼都好,做了要自己負責。」從來不檢查他的作業,馬斯克就能做好,西方的教育大概也都是這樣子,比如我聽過有些西方人認為孩子20歲就該自己賺錢,父母把房子賣了,去雲遊四海,這在西方也算是滿常見的想法。
東方的父母常常都會有「唯有讀書高」的思維,想要這樣,不是不可以,但大部分的父母自己都不讀書示範給孩子看,憑什麼要求孩子?龍生龍、鳳生鳳,老鼠的孩子會打洞,你不愛學習,憑什麼你覺得你可以逼孩子學習?你可以拿孩子的成就跟別人的成就比,你自己又是孩子值得驕傲的父母嗎?將心比心嘛~
即使是讀過書的人,還是有滿多人有著打工仔的概念,就是認為有個穩定的薪水跟職務,戲台下站久了就是你的天下,哈!我也被這樣講過哦!實際上這是以前的社會適合的模式,現在的社會是需要斜槓的兼職能力,以及把自己當成老闆來管理生活的思維,沒有當過老闆的父母很難體會跟理解這是什麼樣的生活,因為他們太習慣把生計的責任都推給自己的老闆了。
我曾經遇過一個牙醫系的學生來做催眠,他想要通過大二的牙醫考試,他覺得自己只想打電動,明明做個考古題,基本上都能考過,他就沒考過,讓他媽媽很著急。在調整的時候我發現,無論我怎麼把負面能量去除,他還是會考不過的。
最後我只好問他:「那你畢業之後想要做什麼?」
「我想唸數學研究所。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。
「既然如此,為什麼你會去唸牙醫系呢?直接唸數學系就好了。」
「因為我媽媽要我去唸牙醫系。」
這下我明白了,他只是想給老媽一個交代,沒考上也沒關係,因為他考上的話,他老媽肯定又會覺得兒子絕對是當牙醫的料,那豈不是要忙著要他去面試各大賺錢的醫院?他可不傻。
懂嗎?「考不上」對他來說有好處,但他嘴巴上並不承認這一點,只是想要催眠師違背他自己內心的想法。
你擔心你的孩子,還不如思考,你教過他們怎樣的人生哲學呢?是把生計的責任都寄望在老闆、伴侶身上,還是學歷上?如果這一種生存策略並不能應用在20年後的社會,你就不應該這樣教他們。
既然人生變動那麼大,你自己應該也要學習到應變的智慧跟有彈性的思考方式,一直線的思維是最糟糕的,因為遇到亂世,完全就不能用啊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